(一)地主阶级的改革1.商鞅变法:“治世不道,便国不法古。”(1)支持者: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(2)目的:富国强兵,在兼并战争中获胜。(3)性质: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。(4)内容:①经济方面(富国):废除井田制,允许土地自由买卖(最能体现改革性质,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,对社会变革起关
(一)地主阶级的改革
1.商鞅变法:“治世不道,便国不法古。”
(1)支持者: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
(2)目的:富国强兵,在兼并战争中获胜。
(3)性质: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。
(4)内容:①经济方面(富国):废除井田制,允许土地自由买卖(最能体现改革性质,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,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)奖励耕织,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,可免除徭役:统度量衡。②军事方面(强兵):奖励军功,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。③政治方面(加强中央集权):建立县制,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(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):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(打击旧贵族,受到阻力最大):改革户籍制度,加强对人民的管理:严明法度,禁止私斗。
(5)影响: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经济得到发展,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,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,为以后秦统六国奠定了基础。
2.北魏孝文帝改革
(1)性质:封建性质的改革。
(2)目的:学习汉族先进文化,巩固鲜草贵族统治,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。(3)内容:494年他迁都洛阳,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: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,禁用鲜卑语:以汉服代替鲜卑服:改鲜卑姓为汉姓: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。
(4) 意义: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,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。
(二)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:
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,由于封建势力强大,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,最终失败。在近代起到思想启蒙作用。
(三)新中国的改革
1.我国农村经济改革。
历程:①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→②1950~1952年土地改革,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,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。→③1953~ 1956年三大改造,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,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,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。→④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,实行政社合一,大搞“一大二公”,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,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。→⑤1978 年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:分田包产到户,自负盈亏。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,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,意义: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,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,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。
2.改革开放(1978年开始)
(1)对内改革:首先是农村改革, 逐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:1984 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,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,
(2)对外开放:①经济特区:1980 年建立深圳、珠海、汕头、厦门4个经济特区,9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代表、对外开放的窗口、一夜崛起的城市是深圳(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)②对外开放格局: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, 这样一个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。
★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:
1经济取得巨大发展,综合国力不断提高,国际地位日益上升,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(2)在国际社会主义改革不断受挫的情况下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成功,也向世人证明:社会主义拥有顽强的生命力,社会主义发展前途是光明的,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借鉴一创立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模式。
★启示:
(1)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,要坚持改革开放,勇于探索创新。
(2)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注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,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。
(3)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,实事求是。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,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。
(4)改革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sawed.com/1026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