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大陆上流程最远,流域面积最广,水量最大的河流。密西西比河的称呼来自印第安人,意思是“大河”或“众水之父”。密西西比河通过暗藏在岩层深处的潮湿末梢渗透了整个美国,流入大西洋,汇入整个地球。密西西里河的某处,可以是美国的某处,也可以是全世界的某处,当然,全世界的某处
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大陆上流程最远,流域面积最广,水量最大的河流。密西西比河的称呼来自印第安人,意思是“大河”或“众水之父”。密西西比河通过暗藏在岩层深处的潮湿末梢渗透了整个美国,流入大西洋,汇入整个地球。密西西里河的某处,可以是美国的某处,也可以是全世界的某处,当然,全世界的某处,也可以是长江黄河的某处。

当然,对于于坚来说,密西西比河并不是通过海陆循环、不是伴着太平洋季风降临到的云贵高原,而是通过威廉·福克纳的小说《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》,通过小说里的那条鱼游到了遥远的昆明。于坚,字之白,昆明作家、诗人,在阅读了大量美国文学作品后,在千禧年开启四年之时前往了纽约,并把这段旅行的经历写成了《密西西比河某处》。但是,尽管附赠了一本于坚的摄影集,这本书并不能算是一部游记,而是一趟文化之旅、认知之旅、发现之旅,以散文的方式构筑回忆的主线,以诗歌的穿插抒发适时的情感,以记录的真实再现异国的风光。《密西西比河某处》的同名摄影集则是这位诗人拍摄作品的首次集合出版,我们可以通过于坚的作品看到,在一个诗人的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,诗意的语言是怎么搭配照片的。

毫无疑问,这套《密西西比河某处》是个文艺的作品,但也不是难读的作品,就像于坚的朋友评价于坚的诗那样,“然而就诗人本身的语言来说,于坚当晚读的诗。几乎没有欲将翻译者推向绝望的深渊的遣词造句。”于坚的诗很白,文化很散,但是流传到了海外,文艺其实不是故作高深、矫揉造作、话说一半,在于坚那会儿,文艺就是大家在工厂焊铆钉,别人在休息时打扑克,他在看书。

在于坚那个年代,拿到老美签证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,选择横跨大洋的,要么是求学的学生和陪读的父母,要么就是文艺骚年们前往可以包容一切的曼哈顿,当然也有书中那个忽悠所有亲戚朋友一起开地产公司,最后卷钱跑路的那种极端个例。书中的美丽国和最后落地看到的毕竟是不一样的,于坚朋友说过,中国的电饭煲比老美的好,老美的消炎药药效更快,不管是实际主义者还是文艺主义者,都可以在书中感受到另外一个国度平时见不到的一面。

世界是一部人类的巨著,在世界某处,不同的人都过着不同的生活,多看书,多上路,这也算是理想中的状态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sawed.com/10633.html